
展览信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居粤港两地、已是古稀之年的四位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完成了一百余幅合璧佳作。
其时,赵少昂、杨善深先生定居香港,黎雄才、关山月长住广州,他们无法共聚一堂,共同谋篇布局,更多的时候,只能由杨奇先生(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往来于两地,将作品辗转交换于四人之间来完成“合作”,其中波折与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四位老画家心照神交、灵犀相通,他们既敢当大任,又甘当配角;既苦心经营,又能迁想妙得,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笔墨技巧,最终使这批合作画臻于完美。这批凝聚粤港两地画家心血之艺术结晶,量之大,画之妙,应属史无前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称赞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一九九一年,岭南画派纪念馆落成,四位老画家怀着浓浓的情感,毅然将这批作品中之主要部分捐赠予我馆,成为岭南画派纪念馆的第一批藏品。
四位艺术大家的治学精神及做人品格,为我辈高山仰止。在清明时节,我馆再次展出这批作品,既为缅怀岭南画派先贤,也为能让观者与我们一起品味粤港画家共同劳动的果实,以期在今后粤港以及全国各地艺术家们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展览序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居粤港两地、已是古稀之年的四位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完成了一百余幅合璧佳作。
其时,赵少昂、杨善深先生定居香港,黎雄才、关山月长住广州,他们无法共聚一堂,共同谋篇布局,更多的时候,只能由杨奇先生(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往来于两地,将作品辗转交换于四人之间来完成“合作”,其中波折与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四位老画家心照神交、灵犀相通,他们既敢当大任,又甘当配角;既苦心经营,又能迁想妙得,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笔墨技巧,最终使这批合作画臻于完美。这批凝聚粤港两地画家心血之艺术结晶,量之大,画之妙,应属史无前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称赞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一九九一年,岭南画派纪念馆落成,四位老画家怀着浓浓的情感,毅然将这批作品中之主要部分捐赠予我馆,成为岭南画派纪念馆的第一批藏品。
四位艺术大家的治学精神及做人品格,为我辈高山仰止。在清明时节,我馆再次展出这批作品,既为缅怀岭南画派先贤,也为能让观者与我们一起品味粤港画家共同劳动的果实,以期在今后粤港以及全国各地艺术家们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画家介绍
赵少昂(1905——1998)
赵少昂,原名恒,字叔仪,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广州市。九岁丧父,全靠母亲当女佣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十六岁时,考入高奇峰的美学馆。1930年以《白孔雀》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之后,便在广州创立“岭南艺苑”授徒。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同年移居香港,复设“岭南艺苑”。
赵少昂作画喜欢用长锋山马硬毫笔,所以他的花鸟草虫于动、静之中,显露着刚硬,有着突出的个人风格,倾倒了东、西方热爱艺术的人们,使岭南画派的艺术扬名海外。作品《晚翠》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美展港澳地区特别奖。1987年,与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人合作展获广东省鲁迅文艺特别奖。
杨善深(1913——2004)
杨善深,字柳斋,广东台山人。在被认为是足以代表当代岭南画派的人物之中,杨善深是唯一一位与“二高”没有“形式上”的师承关系的人。他早年自修传统国画,21岁时结识高剑父,受到高剑父的鼓励赴日本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抗战爆发后,他避祸澳门,因而与当时蛰居澳门的高剑父过从甚密,深受高剑父革新中国画理念及艺术创作的影响。1941年,他与高剑父、冯康侯等在澳门组织“协社”。1948年,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关山月与杨善深组成“今社画会”,标志着“新国画”的群体已将杨善深视为“志同道合”者。此后,杨善深定居香港。1970年,他在香港创立“春风画会”,以弘扬中国画艺术。
关山月(1912—2000)
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1912
年生于广东阳江,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入高剑父开办的春睡画院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黎雄才(1910—2001)
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1910年生于广东肇庆,17岁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1931年肄业于广州烈风美术学校,1932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攻读日本画科。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展出作品

杨善深、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

杨善深、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

杨善深、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

杨善深、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