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信息 > 展览信息 > 正文

“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 发布时间:2010-11-01 作者: 点击:[] 】

时间:

2010-10-29至2010-11-07

主办单位:

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场地: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信息

“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大型学术展于10月29日上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为了切实地贯彻与推进广东省委近期提出的文化强省建设战略,本次活动力求通过对方楚雄花鸟画创作探索历程与风貌的展示和研讨,总结其在艺术上突出的学术贡献与艺德品格,增进全国花鸟画创作的学术交流,梳理并传承岭南画派学术精神,弘扬与扩大岭南画派的当代影响力,以期进一步推动与繁荣我省美术事业,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打造我省独特的岭南文化品牌。为了系统、完整地展示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展览分为三大部分:一楼展厅展出方楚雄经典代表作品;二楼展厅展出方楚雄下乡写生小稿、教学示范作品、其生活图片及学生作品;三楼展厅则展出方楚雄捐赠给母校广州美术学院的历年创作代表作36幅。

岭南画派第一代“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蜚声海外。当年,高剑父、陈树人二人提出“折衷中西”,大胆革新中国画,与高奇峰创立了岭南画派,影响中国画坛百年之久。其后,“第二代”的关山月、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等及“第三代”的陈金章、王玉珏等也是享誉海内外。如今,第四代岭南画派的“新力军”也已经“崭露头角”,并且开始广为人熟知。

今年八月,岭南在一项数百万人参与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中,一度被视作岭南文化标杆性代表的岭南画派最终当选,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岭南画派是否后继有人的关注。因此,身为第四代画派代表方楚雄虽于今年迎来了自己的耳顺之年,本已可退休,但他并没有离开与之相伴三十余载的讲坛。至今,他仍然孜孜不倦地游走在创作和教育上,传承并发扬中国国画艺术。

在三十余年的中国画执教生涯中,方楚雄一直提倡国画技艺上的“传承”,“‘传承’最重要的是接受传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得更高更远,没有传统的基础就难以谈上创新。”因此,方楚雄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国画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打好严谨、扎实的基础,学习好中国画造型、构图、笔墨等等这些基础功夫;其次是要到生活中去写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对生活产生了感悟,才可以谈上创作。”

下午,“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暨中国花鸟画创作与教学研讨会”同期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及广东省各级领导齐聚一堂,探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教学之道。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广州美术馆馆长王见担任学术主持。

研讨会邀请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艺委员会主任郭怡孮,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新林等数十名业界专家学者出席。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们各抒已见,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各自对“创作”与“教学”的看法和展望。

会上,多名专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态度的问题。许钦松说,艺术作品体现艺术家的学术造诣,但是一个艺术家可以获得多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关键是看艺术家的人品。许钦松提倡艺术家应该低调做人,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创作上,心无旁骛才能从事更纯粹的创作事业。而作为老师,也应当在传艺传道时注重用个人的修养感染学生。将低调、严谨的态度形成广东美术界的一种精神面貌。

郭怡孮强调说,从事艺术创作要有踏实的态度,艺术教育同样如此。郭怡孮提到,美术教育应当走“理论—生活—技巧”的道路,让学生充分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贴近生活,关注生活。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宏伟则提出要积极将艺术的“地方性”转变发展为艺术的“文化性”。他以方楚雄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将植根在成长环境中岭南地方色彩内化,在作品中将岭南色彩转变为岭南文化的元素。“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的生长环境,但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跳出地方性的局限。” (转载自丹青海藏网)

展览序言

画家介绍

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