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 正文

“光影造化——陈履生摄影展”

【 发布时间:2015-09-10 作者: 点击:[] 】

前言

我与摄影的关系源自家父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江苏扬中县城内开了一家照相馆,因此,生在照相馆中,长在照相馆内,所见到的是从天光到灯光、从黑白到彩色的变化。后来有了一台能够借用的120的海鸥,直到80年代的后期才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135相机。数码开始之后,随着像素的不断提高,相机越来越好,品类不断增加,也就更加机不离身。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摄影的亲情和感情,加之艺术专业的特殊要求,再加上对于图像的敏感,所以,在年复一年的行走各地之中拍了无数的照片,但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办个摄影展。

有一天突发奇想,出于对博物馆的热爱,对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好奇,对改造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的敬重,加之职业的精神与导向,整理多年拍摄的与博物馆建筑相关的片子,有了集腋成裘的感觉,2012年4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这是我的被称为作品的摄影第一次亮相。接着又先后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福建博物院、天津美术馆、石家庄万营艺术空间举办,其间于2013年7月在北京侨福芳草地画廊举办了“从亚马逊到伊瓜苏——陈履生巴西摄影展”,并出版了摄影集。摄影好像成了我的事业的一部分,难以止步。

本次摄影展作为我的广州系列展的一部分,希望在绘画、书法与摄影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机的联系,因此,选择了近两年拍摄的四个主题——玛雅印加(以墨西哥和秘鲁为主题);建筑光影(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米兰世博(以米兰世博会为主题);闲情逸致(包含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镜中之物,以数码的结构成就了我对于物象的期盼,它们反映了我的美学趣味以及我对于影像的敏感。

古代中国的先贤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光与影的美学趣味,白居易的《城东竹》一诗中的“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所描述的正是这种光影和空间的关系。显然,在光的作用下,影影绰绰的不确定性成为很多诗人感兴的来源,李白在酒后还能“举杯邀明月”,吟咏与明月相关的“影”的趣味和意境,“对影成三人”则成为千古名句。现代人如何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将时代的影像推上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同时,在人人都是摄影家的今天,如何在专业层面上把摄影美学中的有意味的形式普及到大众之中,使得公众的审美素质如同日益提高的数码像素一样得到不断提升,这或许是本次展览的另外的意义。

陈履生

2015年9月8日

玛雅印加

2014年1月,有了一次赴墨西哥和秘鲁的机会,这是继巴西之行后的第二次南美之行。因为有了此前巴西之行后的摄影展,因此,此行的拍摄显然是有的放矢。玛雅和印加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胜地,有无数人造访,也有无数人拍摄。显然,博物馆人对于古文化的理解一定有利于镜头的把握,关键是如何把神秘之境中的那些丰富蕴含通过图像而显现出来,让影像也神秘起来,这需要高度聚焦,更需要把握,还需要机缘。

建筑光影

一如既往地关注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关注博物馆中的光影关系。目的是想让公众走进博物馆的时候,除了看展览、赏藏品之外,增加更多的关于博物馆的认知。让公众了解到这不仅仅是一座储藏和展示文物与艺术品的建筑,而是一座具有艺术气质的可以品读的特殊的空间。这一空间让历史更加深邃,让艺术平添神采,让走进来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不同其他,而享受与休闲在这里成为一种依赖。摄影家的镜头应该把握这种感觉。

米兰世博

米兰世博是2015的精彩,开幕的当天米兰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世博的暴乱。当看到斯卡拉歌剧院广场前的全副武装,不寒而栗,但,并没有影响到世博的人潮涌动。没有想到,更没有规划,五、六、七这三个月去了三次世博会,都是因为摄影。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显示的平台,也是国家文化比拼的竞技。虽然各有各的精彩,却也有高下之分。因为有了上海世博的比照,米兰世博的特点是它优越的城市文化和深厚的文艺复兴的家底。

闲情逸致

中国古代文人的情趣是在闲的基础上的逸。逸是超过一般的安闲,这比较抽象,像中国的哲学一样,又如同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术中的“气韵”那么费解,却是那么迷人,千古悠悠。摄影中确实有这种境界,漫无目的,既不起早,也不等夕阳,随遇而安。想想那些扛着长枪大炮不远万里的,其职业的精神确实值得敬佩。如果他们看看文人画,想想安闲中的逸致,那么,镜中的影像多一点写意精神的话,其生动性和特殊性可能会超过一般。